前言
本篇帶你了解聲納束圈全品項的評測、研發歷程與使用者回饋,當有新品項時,或是如果有想起想說明的,也會持續更新在這裡!
文章甚長,如果只想要看特定品項時,請點選下列品項。
更多文章:https://aksumand.com/blog/
品項:
- Soprano Sax.高音薩克斯風款(SL-SSR)
- Alto Sax.中音薩克斯風款(SL-ASR)
- Tenor Sax.次中音薩克斯風款(SL-TSR)
- Baritone Sax.上低音薩克斯風款(SL-BSR)
- Alto Sax-EX 中音薩克斯風EX款(SL-ASR-EX)
- Tenor Sax-EX 次中音薩克斯風EX款(SL-TSR-EX)
- Bb Clarinet降B調豎笛款(SL-BbC)
- Bass Clarinet低音豎笛款(SL-BSC)
正文開始
薩克斯風類
按照音域由高至低,首先要來介紹的便是我們的SL-SSR聲納束圈-高音薩克斯風款(以下簡稱SL-SSR)。歐皇、五星、超稀有SSR,這樣的稱謂用在SL-SSR上,算的上是實至名歸!
高音薩克斯風,可說是薩克斯風手又愛又恨的一把樂器,優點有輕巧簡便、可以擔當許多主旋律、當副旋律也能成為樂曲中完美的加花與點綴;缺點便是操作上極其困難,且難以掌控又極其敏感,只要天氣不佳、竹片不良、配件位置不對、等種種因素,高音薩克斯風都隨時隨地搞你一番,且在學習上音色都會像嗩吶的挫敗感。在我演奏高音薩克斯風的經驗中,她都像極了一位很有能力但也非常傲氣的大小姐,因此在研發SL-SSR的過程,可說是非常艱辛(很難服侍)。
個人評測感想:
因我在演奏高音薩克斯風的經驗不多,再加上平常演奏的樂器多為巴薩,所以在測試時多半都會怕怕的,然而與眾多束圈比較測試下來,聲納束圈SL-SSR讓我對演奏高音薩克斯風有明顯的改觀。
SL-SSR在音色上,輪廓上非常明顯,但卻不是乾扁尖銳的,是外型明顯又厚實的音色,在Selmer Concept上,讓原本像絲綢般滑順的音色更加明顯;在Vandoren SP3上,良好修飾了吹嘴本身過於乾扁尖銳的音色。在非金屬束圈中,聲納束圈可以逼近金屬束圈的清晰與明亮度,但卻不失非金屬束圈的柔軟度,且在泛音的豐富度上,是不輸給部分金屬束圈的。
高音域的音色,我可以透過氣流的搭配,吹出逼近弦樂細膩的音色。中音域的音色,解決大多數束圈音色較悶的問題。低音域的音色,它的共鳴厚度,解決多數高音薩克斯風演奏低音音色乾扁的問題,音色厚度幾乎和中音薩克斯風相像。
吹奏阻力是高音薩克斯風演奏上最讓人留意的地方,本身的進氣口是4把樂器中最小的,當阻力過大時,身體的內壓也會提升,許多初學者施力不當的狀況下,會產生不舒服的胸悶感,因此有些束圈為了減輕阻力,降低束圈與吹嘴的接觸面積,但又忽視了束圈的主要功能-固定竹片,很多時候高音薩克斯風會不好吹,問題多來至於竹片的位置和固定。
聲納束圈SL-SSR的吹奏阻力,可以從使用者的眉頭看出,當我吹完第一聲,眉頭都會伴隨驚訝的上揚,心中的第一個想法:「怎麼會這麼順?」,幾乎完美恰當的阻力,真的會讓人想要好好的飆車,在演奏快速音群時,可以完美的掌握,不用施太多力就可以很輕鬆的飆,且也不會有失速的恐懼感,能夠感受到聲納束圈SL-SSR穩定的輔助;在小聲的演奏中,亦能很輕鬆的吹奏快速音群,不會害怕演奏途中突然失聲。
穩定性,在滑音的測試中,只靠氣流變化,可以輕鬆往下1至3個音,加上下唇變化,可以增加到5至6個音,神奇的是下滑過程中是跟溜滑梯一樣,非常平滑,完全沒有鄰音接合的段差,在音量大小不同時亦是如此;也試過非常大聲用力的演奏後,瞬間回到小聲,狀況依然保持良好,可以說明聲納束圈在固定竹片之穩定性是良好的。
研發歷程:
SL-SSR的出現,可說是聲納束圈的一大進步,尤其是共鳴金屬片的研發。起初做完中音款和次中音款,便將相同的經驗法則套用到高音款上,沒想到卻嚴重撞山(已經不是撞牆那麼簡單),無論怎麼改變影響因素,始終無法做到該有的音色共鳴,直到共鳴金屬片的創造,完美解決的束圈與吹嘴的接觸率,但束圈研發可不只有接觸率的計算,其中還包含接觸面積的配置,除了接觸率和配置位置,共鳴金屬片的尺寸、厚度、材質和鍍層,或多或少都有影響音色和阻力,縱使研發了共鳴金屬片,在以上變因的相互配至下,也還是產生了一堆屍體下,研發出了聲納束圈SL-SSR。
使用者回饋:
台北陳老師-
感謝Adam邀請我試用這款「Sonar Ligature」,經過將近一個月的試用及比較,我可以說,這是一款CP值非常高的束圈,而且控制上及音色上不輸市面上非金屬材質的束圈。由於自己本身一直都是金屬束圈的愛好者(幾乎都用M|O只有Baryton Sax用L61)自然而然就會拿來互相比較,很驚喜的是除了不習慣的感覺,聲納束圈在發出聲音的反應速度是直逼金屬束圈的,而且音量部分更是令人懷疑這束圈真的不是金屬的嗎?以上提出的關於反應及音量的部分,都是市售複合材料束圈(非金屬/部分金屬)會遇到的問題,很高興這款聲納束圈的表現在水準以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包裝,束圈固定架的巧思帶出異於他廠的質感,在包裝設計上是成功的,加上尊貴的紫色,這樣的產品你相信嗎?只要一張小朋友!
在教學的時候拿給學生測試,得到的反應也都是正向的,恭喜聲納束圈及銷售代表林柏至,期待你們能研發出更厲害的產品!
桃園陳老師-
記得以前也是個器材控,買過試過許多的束圈,好的束圈確實對音色與吹奏感上有幫助,但就是因為種類繁多,繳了許多學費才找到適合自己的束圈。在使用聲納束圈之前,我是使用SILVERSTEIN original 系列,當初也是好評不斷且多人使用,能營造出大共鳴且乾淨不壓迫的聲音。當我拿到聲納束圈時,第一印象是有類似Bambu的感覺,繩子包覆吹感輕鬆,但整體包覆感又比Bambu來的好,配上螺絲鎖定後也不容易出現竹片與束圈脫離的狀況。使用後讓我最為驚豔的,是它的流暢感,當之前使用siverstein的時候,聲音確實比較寬,但在中音域放指與全按指的音色共鳴會有比較大的差異,但聲納束圈幾乎不會有這種斷層,從高音到低音的共鳴都很平均完整,這是我覺得很難得的優點,在音樂的連貫性上有更好的表現!而音色上是走高中低三頻平均的聲音,不特別加強哪個部分,但是都可以很完整的聽到飽滿且放鬆的共鳴,是不管那種樂風都能搭配的束圈!最後令我驚訝的是我覺得束圈的價格,通常評價好的束圈都非常的貴,動輒5000元以上,但聲納束圈卻只要一張小朋友即可入手,CP值真的高啊!
購買連結:
官網:https://aksumand.com/product/sl-ssr
Line:https://ezstore.line.me/products/321729350
Yahoo:https://reurl.cc/XeLj6D
更多文章:https://aksumand.com/blog/
接下來要介紹的便是我們的SL-ASR聲納束圈-中音薩克斯風款(以下簡稱SL-ASR)。SL-ASR是整個聲納束圈系列最開始的基石,同時也是屍體數量最多的…
Alto中音薩克斯風是市占率最大的薩克斯風,相信很多人學習薩克斯風的第一把樂器都是它,除了開啟大家學習薩克斯風之路,使用Alto薩克斯風成名的人不勝枚舉,就不在此闡述了,它的音域適中、大小剛好、能演奏的曲目多,常為獨奏或主旋律,也因此受人喜愛,但也因為如此,在設計上更不能馬虎對待。
個人評測感想:
市面上已有眾多成熟的束圈可以比較和選擇,但當第一個束圈樣品做出並測試後,我及同事的臉上只有滿滿的驚訝。從未吹過如此順暢的束圈,很多束圈已經將音色和阻力都達到該有的標準,但這種演奏順暢度是連金屬束圈都不見得會擁有的。
聲納束圈在低中高音域來回奔馳時,你完全不會感受到不同音域間的段差,甚至鄰音間也是非常順暢的銜接,在大跳時,不管從低沖高或高跳低,都能輕鬆的感受到聲納束圈帶來的暢快感,也由此感受到聲納束圈所創造的低阻力。
音色上,我、同事還有評測過的老師皆是異口同聲說出:這個是非金屬束圈!?不但沒有皮束圈的悶暗感,也沒有繩束圈層次空洞的感覺,音色的明亮程度不僅比部分金屬束圈亮,在各音域上皆展現均勻包覆且厚實的音色;令人驚訝的是,這只是是做的樣品,是還沒搭上聲納螺絲的!加上改良後的聲納螺絲後,整體音色不但更加豐富,音色的核心也更明顯,只能以非常興奮來形容當下的心情。
研發歷程:
最好做的束圈同時也是最難做的束圈,尤其是要從無到有的突破,在選擇材料時就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除了材料的特性外,還有加工難易度的考量,最後便是顏色的選擇。草圖上要先繪出材料纏繞在吹嘴與竹片的外型,確立材料纏繞的樣式後,先進型外觀實體的塑型,雖然有2D草圖可以參考,但也是一大工程…
有了確切尺寸後,就要先做紙樣,來確定物理外觀樣式是否正確,以免材料切下去才發現錯了就完了;經歷無數的樣品測試,其中不免要調整參數,更改各區的接觸率,去思考如何增加或減少,確定最後的版本,再來就是生產考量,如何讓生產加速?最後便是束圈的外觀與包裝,在走到這一步前,除了不斷有失敗品外,還需面臨從頭來過的輪迴…
歷經總總狀況,但每一次的失敗都會使方向更加正確,也使聲納束圈更加成熟、完整,最後造就出現在人人手中的聲納束圈,讓各地的樂團一片大紫!
使用者回饋:
台北張老師-
在上週第七樂章薩克斯風四重奏的排練時,陳老師介紹了我這款聲納束圈,當下裝上去嘗試之後就覺得非常的順暢,沒想到後來發現我們根本搞烏龍,把高音薩克斯風的束圈裝到中音上面了啦!隔天陳老師帶給我中音薩克斯風的束圈,再次嘗試之後確實又比前一天裝錯的高音款更為順暢,當下馬上讓我決定在兩天後的青年管樂團木管重奏音樂會【秋風木語】用這款束圈上台演出。
最近幾年的演出多半都是室內樂的形式,因此非常注重聲音清楚、反應靈敏、音色融合性佳的演奏方式,這款聲納束圈完全符合我的需求,在所有音域的反應都十分靈敏快速,並且又具備了溫暖的音色,讓音色在與其他的木管樂器融合的時候能更加得心應手。最令人驚訝的部分是它的價格,用一張小朋友左右的價格就能換到這麼優質的產品,都不禁讓我為開發者擔心能不能順利回收成本。真的很高興能夠看到有更多優良的台灣設計產品進入到市場上,這顆聲納束圈絕對是值得推薦給大家的好配備!
台北范老師-
最近正好覺得Delangle的吹嘴配上BG有點太過於明亮,想換一種不同材質的束圈搭配看看,正好看到大家都在分享國人所設計的這款聲納束圈,就斗膽跟他要了一個來試試看xD
個人覺得這款聲納束圈音色漂亮且平均乾淨、反應也相當快速,目前沒有發現什麼明顯的死角,覺得用起來非常舒適順暢(像之前試yanagisawa 的束圈就覺得想集中卻集中不起來,不過也可能是人的問題就是了哈哈哈哈哈),更不用說只要一千的超甜價格,真的會讓人替研發者擔心會不會赤字xDD
真的要說有什麼缺點,大概就是只有一種顏色和沒有蓋子吧?感謝設計出如此令人驚豔的配件,非常期待之後巴薩的束圈!
購買連結:
官網:https://aksumand.com/product/sl-asr
Line:https://ezstore.line.me/products/321729337
Yahoo:https://reurl.cc/nn7EWn
更多文章:https://aksumand.com/blog/
再來便是SL-TSR聲納束圈-次中音薩克斯風款(以下簡稱SL-TSR),SL-TSR是聲納束圈系列與SL-ASR同時誕生的,也是第一個使用較寬材料的束圈,因材料較長所以金屬零件與加工需要其他考量。
Tenor次中音薩克斯風,可說是與Alto中音薩克斯風齊名的,於美國爵士樂開啟的經典與先鋒,連Alto都要叫他一聲大哥!其中傳奇般的樂手有Coleman Hawkins、Lester Young、Sonny Rollins、John Coltrane等知名大師,在國內也有眾多老師也是好手,像是西湖柯川-謝老師、台灣爵士的先鋒-阿德老師和不老男神-李老師;次中音薩克斯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那充滿滄桑感的音色了,一位做樂器的前輩說:男人一生一定要有一把天吶(Tenor)!可見次中音薩克斯風的魅力是多麼強大的!
個人評測感想:
有了SL-ASR的成功,SL-TSR的研發與設計上也更加的順利,測試的成果與SL-ASR非常的相像,且功能發揮得非常完善,聲納束圈的低阻力和平均性,讓次中音薩克斯較難控制的氣流在的更容易掌控和變化,尤其在容易吹成泛音的音域可以更加安心的演奏,也讓低音的厚度直逼巴薩,高音的音色不再乾啞,變的更集中圓潤,且那時測試的樂器,之後檢查竟然是漏氣的!?
聲納束圈有個特別的魔力,便是它那優異的平均性,能讓低中高音域都非常的平滑、毫無斷差可言,這時就有人會好奇,這麼的平滑會不會使每一顆音的顆粒性降低,造成演奏上旋律模糊的感覺,我能說完全不會,聲納束圈創造的平滑是把大音域之間的差距變成一致,也把鄰音間的不協調變的更加圓潤,但各個音都是分明飽有共鳴的;簡單的說就是讓整把樂器的音色聽起來是同一支樂器,無論音域在低中高都是一致的音色和阻力。
除了音色的平均化,聲納束圈創造的低阻力在次中音薩克斯風上比中音薩克斯風來的明顯許多,尤其是同一支樂器使用不同的束圈比較,那明顯的差異,真的會讓人驚嘆不已,尤其是測試完束圈才發現,測試用的樂器已經漏氣了,但使用聲納束圈演奏時卻完全沒有感覺,實在是神奇了!傑克!。
研發歷程:
起初設計上是從同樣寬度的材料來著手,有了設計SL-ASR的經驗,在尺寸描繪速度就比較快,但兩款樂器的吹嘴大小差異較大,擔心同樣寬度的材料可能無法良好的固定竹片,因此找了較寬的材料,也重新描繪尺寸,乍看之下好像只是寬度增加,直接加長就好,但其實沒有這麼容易,需要去考量吹嘴的錐度與竹片受張力的搭配,因此繪製上還是有些許的不同。
終於把兩種寬的樣品做出來並測試,果然映正了之前的擔憂,較窄的材料不但無法完整的固定竹片,且音色相比之下非常的乾扁,在吹奏阻力上沒有因為材料比較少而降低,反而增加了一些,這的確蠻奇妙的,在樂器設計上往往都會有與我們認知常識相反的地方。
較寬的材料,雖然在材料與加工成本增加了不少,但相隨的便是較優異的成果,有了這一成果,我們也好奇,如果把較寬的材料用回中音薩克斯風上會怎麼樣?結果卻是沒有更好…因為材料太寬了,在裝配上無法好好裝配,再來在音色的表現反而變悶了!?果然無法用認知的常識去判斷,樂器或配件的設計,因都牽扯到許多力學,像是聲學、流體力學和震動學,這幾個學理都有一個共通點,便是難以用肉眼去觀察,需要靠想像去模擬,所以也難以用認知的常識去判斷。
使用者回饋:
台北鄭老師-
測試影片:https://youtu.be/8wRmxnl78JQ
桃園張老師-
購買連結:
官網:https://aksumand.com/product/sl-tsr
Line:https://ezstore.line.me/products/321729358
Yahoo:https://reurl.cc/R6vrnn
更多文章:https://aksumand.com/blog/
薩克斯風類的最後就是 SL-BSR聲納束圈-上低音薩克斯風款以下簡稱(SL-BSR)。SL-BSR是薩克斯風款的最後一塊拼圖,也是最晚上市的,集結了前三款薩克斯風聲納束圈而誕生,因此性能上也是被嚴格要求出來的!
Baritone上低音薩克斯風,別名:巴薩,是薩克斯風家族裡數量最稀少的,絕對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要稀少!龐大的體積與重量,讓人人都望之卻步,加上相較其他薩克斯風更高的價格,讓大家很難有機會可以擁有一把,除非是資金充裕或是熱血瘋子才會去擁有一把,好死不死我就是那百分之一的熱血瘋子(我要好想成為資金充裕族QQ);巴薩雖然是木管樂器,但在薩克斯風家族的金屬管身加護下,它所能發出的音量是不比銅管樂器小的,且身為三大低音木管(巴薩、低音豎笛、巴松)可說是音量與厚度擔當,巴薩能做到的厚度和寬度在合奏上是非常被看重的;雖然大多時候都是伴奏或配角,但巴薩獨奏起來,可是可以瘋狂喜人臉的!凡舉大師有 G.Mulligan、田中雅人和近年來非常活躍的Leo.P老師,巴薩野起來也是讓人不要不要的。想了解更多巴薩可以看看管樂界知名八卦人物-李老師的文章:https://reurl.cc/3N3QjO (因為依我熱愛巴薩的程度,可能這篇會變巴薩的論述和介紹了...)
個人評測感想:
在聲納束圈SL-BSR完全成型前,其實已經試過很多樣品了,但那些樣品沒有一個讓人驚艷的感覺,直到最後的樣品誕生,吹第一聲便知道:就是它了!
巴薩身為低音樂器,所以在高音域的表現容易被忽略掉,眾多束圈也是有這個問題,但聲納束圈可說是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在高音的表現不但非常的甜美華麗,也解決高音音色乾扁的問題,讓高音的表現更加容易;再來中音域的音色,除了更豐富和有層次的音色外,還因吹奏阻力的降低,使的音色更加的平滑圓潤;再來最關鍵的低音域,因阻力降低更好下,且音色也比多數的束圈來的厚實和寬闊,在合奏和獨奏上都非常的適用。
除了音色的表現,聲納束圈的另一個優異的性能-極低的吹奏阻力,讓演奏速度可以大幅提升,也因阻力下降,能使演奏時的疲勞感減少更多(這對巴薩蠻重要的,因為幾十幾百小節的長音等著你...);此外,我原本使用3號半的竹片,換上聲納束圈後,我可以用4號竹片演奏,且音色不會因竹片更硬而跑出竹片子雜音和口水聲;說到口水聲,也是巴薩演奏者的一大麻煩,更大的竹片有更大的面積,所以伴隨更多的積水,但因聲納束圈的包覆性和靈敏的傳導,是我目前使用過巴薩束圈裡,口水聲最小的束圈,真的是巴薩愛好者的一大福音。
打開譜面,看到竟然有低音La (Low A),還長達8小節,音量還是ppp...相信這個狀況可以讓巴薩手屎面結一整天(不用懷疑,我真的看過,我是說譜面的部份),小聲的低音真的是無數巴薩手所要面對的事,尤其當主旋律的音量又不夠大,指揮只能拚命壓低樂團的音量時,真的會讓人吹到懷疑人生,但是這個惡夢可以被終結了!在測試巴薩束圈時,我都會以我能最小的音量來演奏Low A,去感受束圈能帶來的穩定性多高?演奏的長度多長?音量能多小?演奏出小聲跳動的數量能多低?而聲納束圈都能讓我輕鬆安心的吹出極小聲的Low A,它所帶來的穩定感,能完美延長我演奏的時間,無論是正常音量降低、大聲音量降低、一開始就低音量,聲納束圈都能良好的達成目標!(我的吹嘴:Selmer S90 200)
經過繁多的測試,我突然想到我有一顆我一直無法馴服的野馬:Selmer S80 G,它是顆非常狂野的吹嘴,只要輕吹就能吹出非常尖銳集中的音色,在獨奏上能夠帶來非常顯著的特點,也能輕鬆突破樂團,但也是個一放出去就回不來的吹嘴,使用在合奏上會完全無法收放自如,音量只有大聲,音色只有獨特,而這一切只是因為我沒有找到一個好馬鞍;裝上聲納束圈,吹出第一顆音:這真的是S80 G嗎?彷彿是換了吹嘴,我從未聽過它有這個音色,極度暴躁外放尖銳的音色不再出現,呈現的是老爵士溫柔粗曠的音色,大小聲的操作也變得非常的容易,這到底是甚麼巫術!?
研發歷程:
有了前面四顆聲納束圈的成功,開發SL-BSR卻擁有不少的壓力,不但會擔心這款聲納束圈會讓整個系列更好還是更差?也遇到新的開發瓶頸,且還要在宣傳束圈、開發客戶、業務出貨處理和束圈加工製造中,撥出時間來處理,真的是水深火熱啊...
在開發上,原以為可以用SL-TSR次中音薩克斯風款去做放大修改,但現實都會給你一個響亮亮的巴掌,各種接觸率修正都無用後,便來試試看共鳴金屬片,想著加上共鳴金屬片總可以了吧?結果現實不會讓你失望,只會讓你絕望XD?做出了數個束圈來測試,但沒有一個滿意,勉強只有堪用,但只是堪用怎麼夠呢?直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看著之前淘汰的共鳴金屬片樣品,我找到了!
果然還是跟接觸面積有關,原本使用在SL-SSR和SL-BbC的共鳴金屬片,用在較寬的材料上是略顯不足的,因尺寸較小,所能撐起的空間不多,該區的接觸率無法減少,但脫離堪用還有一步之遙,那便是質量;較大的樣品雖然可以撐起一片空區,但它的質量不對,演奏起來就是少一個感覺,在樂器設計上有一個原理叫做質量偏擺,聲納螺絲能夠改變吹奏的音色和阻力,原理皆是質量偏擺,除了需要考慮質量外,偏擺的位置和距離也是會影響的,經歷大量的質量與距離測試,最終設計出新款的共鳴金屬片,也讓SL-BSR能夠順利成行!
使用者回饋:
台北古老師 -
台北 蕭老師-
購買連結:
官網:https://aksumand.com/product/sl-bsr
Line:https://ezstore.line.me/products/321729340
Yahoo:https://reurl.cc/YW8vV0
更多文章:https://aksumand.com/blog/
單簧管/豎笛類
SL-BbC聲納束圈 - Bb Clarinet 降B調豎笛款
接著,來到豎笛類的第一款SL-BbC聲納束圈-降B調豎笛款,以下簡稱(SL-BbC);最早開始使用束圈的樂器就是豎笛家族,也是較早成熟的單簧樂器,SL-BbC不但在豎笛圈獲得好評外,也證明設計跨樂器領域的成功(人常說隔樂器如隔山)!
Bb Clarinet 降B調豎笛,是豎笛家族裡最多人使用的,跨足的曲風與樂團可說比薩克斯風還要廣闊,不但在古典、爵士和流行都看得到,也能在交響樂團、管弦樂團、管樂團、爵士大樂團和爵士重奏內看到它的身影(薩克斯風在交響樂團真的QQ);在加上多節式的樂器設計,讓樂器可以做拆解,減少收納所需的長度,提升了攜帶的便利性;在樂團裡,其溫潤柔和的音色,完美幫助到合奏上不同樂器的音色融合,在樂器類眾多的管樂團,都能看到黑鴉鴉一片的豎笛海;價位上因合成材料的開發和普及,使豎笛除了天然木材外多了一個選擇,也讓製作成本下降,現平均1~2萬新台幣就可買到一把學生款樂器;在眾多條件都勝於薩克斯風的豎笛,有時都會讓薩克斯風手看的心癢癢呢(我自首)。
個人評測感想:
為了研發出豎笛束圈,每日下班後都開始自練豎笛,練習中要不斷比對音色,畢竟薩克斯風手所愛好的音色表現與豎笛手所喜好的不盡相同,再來便是豎笛的吹奏阻力比薩克斯風來的大,送氣的方式也有不同,唯一最相同只有嘴型,因此在吹奏阻力的要求也會更加重視,加上這是第一款跨樂器的設計,設計上也是嚴謹處理。
和SL-ASR一樣,SL-BbC也是有眾多款式可以比較,但SL-BbC可以說是豎笛束圈裡較為特別的,在測試時,為了要模擬初學者的條件與狀況,除了束圈外,所有配備和樂器皆是使用最低階,連吹嘴都是用原廠附贈的;完全不會嗶!?原廠吹嘴搭上最低階樂器迎來的,便是怎麼吹怎麼嗶的下場,但個人使用聲納束圈時,音階的吹奏都非常的舒暢,無論上行下行,甚至我練了一段時間都還是會爆一兩顆的音,也都輕鬆無阻,不必特別注意;跟吹薩克斯風一樣順!?因聲納束圈創造的低阻力,一送氣下去,都有以為自己在吹薩克斯風的錯覺,送氣非常得輕鬆;平均的音色,雖然豎笛的音色平均度相較於薩克斯風已經式非常平均了,但是還是能夠聽出些許的斷差,但因聲納束圈降低吹奏阻力,使整體的音色更為一致;更大音量,聲納束圈除了降低吹奏阻力外,材料本身的傳導力非常的好,在加上特殊設計的聲納螺絲和銅棒,使在同樣氣量下,能創造出更大的音量,相信應該是很多豎笛手的福音XD。
研發歷程:
闆:薩克斯風的束圈都開發得差不多了,另一個也使用束圈的樂器就是豎笛了,來開發豎笛束圈吧!我:可是我不會吹豎笛ㄟQQ。闆:試了就會了!就這樣,我和海角七號裡只會吹口琴的警察杯杯一樣,跑去彈Bass了!?(吹口琴和彈Bass還不都一樣是Do Re Mi?會吹口琴就一定會彈Bass!)
為了開發豎笛束圈,這個跨樂器的項目,不但需要從頭來過,要準備的事物還不少,重點還因為是不同樂器,東西出來了還可能翻車...在設計SL-BbC的過程可以切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設計束圈,另一個是在練豎笛XD,當第一個樣品出來時,吹出聲的當下只有完了能夠形容,完全是四不像的音色,很特別但不實用,但還好SL-SSR已經成熟,在豎笛束圈的開發上,也算是已知用火,因此加上共鳴金屬片和調整接觸率後(接觸率的邏輯與薩克斯風蠻相同的,但不能完全套用),音色和阻力有明顯的改善,但豎笛吹嘴的外型與薩克斯風有很大的不同,在部分角度的調整下,最後也順利完成。(測試過程中,豎笛越吹越好!?)
使用者回饋:
新竹楊先生-

購買連結:
官網:https://aksumand.com/product/sl-bbc
Line:https://ezstore.line.me/products/321729341
Yahoo:https://reurl.cc/l0voYj
更多文章:https://aksumand.com/blog/
SL-BSC聲納束圈 - Bass Clarinet 低音豎笛款
最後,來到本篇近期最後一個更新,豎笛類的第二款SL-BSC 聲納束圈-低音豎笛款,以下簡稱(SL-BSC);本篇終於要告一個尾聲了?(Are you sure about that?) 低音豎笛在歷史上,也是促成薩克斯風家族誕生的大功成,因此在低音豎笛上,也不難發現薩克斯風與它的相似處,像是連桿更長的按健系統、金屬的喇叭頭、頸管(脖子)的設計...等,所以也常造成很多笑話產生,如:你吹的是薩克斯風嗎?或是:你這把黑色的薩克斯風音色好特別喔!相信眾多低音豎笛手都有遇過(OS:你才薩克斯風,你全家薩克斯風!!!)
低音豎笛,再常見的豎笛種類裡,為音域最低的,其在豎笛的位子可以等同於巴薩在薩克斯風的位置,但它能吹的低音可遠遠超過巴薩,高音也能比巴薩高出許多,這讓巴薩們都產生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呢...(年少時樂理不學好,跑去跟低音豎笛拚低音,輸到懷疑人生如我...),除了極廣的音域外,又為複合材料的樂器,造就出極為特殊的音色,在小聲演奏時展現出柔美特性;在大聲演奏時又具有強大的魄力。獨特又神祕的音色,在許多樂曲中都擔任劇情轉換的重要推手,或是為劇情鋪層的重要角色,只要低音豎笛開始獨奏,所有人的目光必會馬上聚焦在它身上!
個人評測感想:
很多人都覺得低音豎笛應該和降B調豎笛一樣好吹,但現實往往都會抽你一個大巴掌,在這真的需要給所有低音豎笛手一個大大的Respect!低音豎笛的吹奏難度真的會遠超乎你的想像,難以揣測吹奏阻力、需沉下更多氣息的低音域、摧殘喉嚨的中音域、隨時都會跑去泛音的高音域、更複雜的按鍵組合、較慢的聲響傳導、更大的能量與氣量耗損,你必須克服上述所有難關,才能完整的演奏低音豎笛,這真得非常不容易阿!
使用SL-BSC後,因束圈靈敏的傳導性,使樂器較慢的聲響傳導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在點音或快速音群的演奏上都有明顯的改善;再來因聲納束圈極低演奏阻力,使樂器難以揣測吹奏阻力得到一致性的改善,原本無法吹至低音豎笛最低音的我,能夠如願演奏該低音豎笛的最低音(我知道每把做到的最低音不同,但我借來測試的那把已加鍵到喇叭頭XD;在樂器氣量耗損的部分,也因阻力的降低和傳導的增強,使一般的長音可以演奏較長的時間,也比較省力一些,當然因我比較常吹奏薩克斯風,在測試上也比較貼近初學者在使用的感覺,對於吹奏阻力和音色平均度也會比教要求,在音色上,沒有像SL-BbC那麼的尖銳,也比較厚實,可能比較偏近低音豎笛所求,但光只有我測試是不完全的,因此我也搬了救兵!
研發歷程:
在製作完豎笛束圈SL-BbC後,已經是半隻腳踏進豎笛類了,如果只做降B調豎笛的配件,就說不太過去了,因此便開始著手其他豎笛配件的規劃,剛好上低音薩克斯風款也在研發中,便想不如把常見低音木管樂器配件一次滿足吧!便興沖沖開始,雖然有SL-BbC的經驗可以參照,但同時也有SL-BSR的設計,沒有一邊是順利進行(哪次順利過了?),再加上手邊沒有現成的樂器可以即刻測試和驗證,在許多的設定上只能依照先前設計的經驗去做想像,也因此測試樣品的數量也比已往多,高達9個,但為了產品完整度,只好犧牲下我朋友了!?
連我朋友都驚一下的測試數量,9種樣品,分四階段測試,還好朋友還是答應下來了XD;前三個階段都有一個大方向和固定變因,在第一個階段,樣品測試下來,還蠻符合我的想像,心中預定的那款存活,但整體音色總覺得少了什麼;第二階段,該來的還是會來,預測偏差,我所想像的與現實演奏不同,心中預定的那款,阻力大非常多,反而其他款表現較佳,但成功的產品免不了堆積屍體的這條路(原本想說:成功的產品是靠屍體堆積出來的,但也是有人不靠樣品屍體就成功的,希望之後也能達到這個境界),所以到了第三階段,果然預測的成果還是出來了!
『這是什麼巫術!?』從測試者朋友嘴裡蹦出這句話,從沒有如此順暢的感覺!據朋友說明,低音豎笛因樂器的構造,在演奏過程中,送氣到吹出聲音,中間會有延遲,且這個延遲比其他樂器都來得大,也因此演奏者需要更提前去送氣,才能在正確的時間出聲,但在第三階段試到的這個樣品,反應非常的迅速,迅速到樂器上的延遲被抵消掉了,也將整體的阻力、音色完整平均化,且是目前樣品內,音色表現最符合低音豎笛的,從自己偷偷的計時來看,測試者在某束圈上停留的時間越長,也能代表該束圈越受喜好;最後階段的測試,將三階段的存活者一同比較(這是在煉蠱嗎!?),由第三階段的樣品勝出!真的非常感謝這位朋友願意空出這一大段時間來測試樣品,後來還借我樂器拍商品照(低音豎笛真的是怎麼拍怎麼好看!),在設計路上有這樣的好友,真的是難得可貴,再次感謝這位非常Carry的好友!最後將勝出的樣品再做一些使用上的微調,也就誕生了 聲納束圈 SL-BSC 低音豎笛款。
使用者回饋:
苗栗陳老師 -
購買連結:
官網:https://aksumand.com/product/sl-bsc
Line:https://ezstore.line.me/products/321729353
Yahoo:https://reurl.cc/ZQXWma
更多文章:https://aksumand.com/blog/
結語:
以上是 6款聲納束圈 的詳細評測及研發歷程,短短的幾個月內,聲納束圈締造了許多佳績,無論是老師們的評測、樂手的評測都給予了及好的佳評,甚至在市場上的反應也非常良好,開發過程的艱辛也道於上面千言萬字中(花了一段時間才能全部寫完XD),一路看到這裡的你,定力一定很夠XD,有夠長。
What's Next?在寫完這篇介紹後,算是告一個段落,但下一個會是什麼呢?新款樂器的束圈?新版束圈?新形態的束圈?期望大家保持對聲納束圈的期待!什麼時候會有新款?我也不知道XDDD,但能確定的是你的支持、鼓勵與幫忙,一定能加速下一款的誕生!我是Adam,感謝你一路的支持和觀看,我們下篇文章見!
更多文章:https://aksumand.com/blog/
全網連結
蝦皮:https://shopee.tw/ochresmusic
Line:https://ezstore.line.me/shops/@400ksbpv
Yahoo:https://reurl.cc/bRxm5E
更多文章:https://aksumand.com/blog/